网站首页

揭秘永镇河‖澧县这个村地灵人杰,英才辈出……

来源:民生在线 责任编辑:堵奕惟 时间:2022-04-14 10:50:55

作者简介

谭晓春,湖南澧县人。澧县作家协会主席。系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在北京文学、安徽文学、湖南文学、芙蓉杂志、湘江文艺、延河、鸭绿江、牡丹文学、诗歌月刊、草堂诗刊、岁月杂志、花溪文学、湖南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500余首。出版诗集《浪漫的阳光》《宛若幸福的鱼》《城头山诗典》《纤绳吻过的勒石》等5部。有诗作入选《2016-2018湖南诗歌年选》《2017中国诗歌选》《2018年中国诗歌年选》《长安风——当代诗人100家》《2018年中国诗人年鉴》等多种选本。

永镇村献辞

本网讯(文/  谭晓春) 一年前,池晓艺先生转发给我一个电子书稿,书名为《永镇河》。他在微信里,要我对这部书提出修改意见。

其实,我知道池先生的一番苦心,就是要我写一篇关于永镇河的文章。于我而言,这是一个难题。

之前,我对永镇河、永镇村是一无所知,写好这篇文稿,必须要做足功课,那就是要了解永镇村的前世今生。后来,我把这部书稿读完了,她讲述的是永镇村的历史演变和乡村发展的故事,诠释的是乡土文化的内涵,抒发的是永镇人记忆的乡愁。故而,我对永镇河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但总是找不到感觉,难以落笔。百闻不如一见。不久前,我去了一趟永镇村。

01

永镇村,位于澧县的鱼米之乡如东镇。进入村口,精致的乡村景象映入我的眼帘:气派的阳光玫瑰大棚,波光潋滟的杨家湖,美丽温馨的村居幸福屋场……绿色的田园,高效的现代农业基地,构成了永镇村最美乡村的轮廓。我们行驶在一条乡村游的沥青大道上,在这片乡村的绿洲里,有着均匀酣畅的呼吸。

走进永镇村,我就想,永镇人著书写永镇河,这条河流,应该是永镇人的骄傲,也是永镇乡土文化永续的血脉,她以血液的奔涌激荡着永镇人生命的绵延,以时间的润泽见证着生长的繁茂。由此,在我的脑海里,我也想看看永镇河水。实际上,这条永镇人的母亲河,已不复存在。

我知道,永镇村因永镇河得名。永镇河穿村而过,上接涔水,下入松滋河,南通津澧,由此形成了曾经繁华的永镇街。上世纪50年代,因一次水患,永镇河被阻断,河流消失,永镇街也就成为了历史。

清风明月映乾坤,鸟语花香醉彩虹。站在永镇河街遗址,举目四望,山水形胜,地灵人杰。回溯永镇历史,永镇村英才辈出,生生不息。革命烈士邹资生同志在此战斗过,他是永镇村的红色基因。大革命时期,邹资生担任中共鄂西特委军委书记,在湖北江陵县张家伺指挥游击队乘胜追击时,被暗藏敌兵击中牺牲,时年29岁;从永镇河走出去的英才还有:在中央组织部供职的李炎溪同志,曾任中央第十三巡视组组长,现任中央巡视组副部级巡视专员;贺丽君同志,现任湖南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庹先国同志,现任四川轻化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魏业秋同志,现任化工部长沙设计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李章军同志,现任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曾君同志,现任常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章华同志,曾任中共澧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人民法院院长;曾斌同志,现任澧县一中党委书记、校长……

永镇河这块宝地钟灵毓秀,继往开来,将世世代代兴旺发达。

多少年了,永镇河没有了,永镇古街消失了。其实一切都在,一切都没有消失,因为历史早已呈现出永镇河、永镇古街衍生出的乡村文化同一的思想。不需要质疑,一块有着深厚文化的土地与它的村庄有着同样的历史语言。虽然河流消失了,古街不存在了,但历史永恒,文化永续。

永镇村,这座极具历史文化品位的村落,以纯朴蕴深邃,以仁德涵智慧,托举着历史文化,珍藏着乡土记忆。

02

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永镇村位于湖区,水生态是一个美好的概念。在这里,湖水,田园,是一曲曲动感的旋律。田园牧歌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复制,是淳朴民风的吹拂、是乡村文化的闪耀。一座座伟岸的葡萄大棚,孕育我们甜蜜的梦想。秀色可餐的杨家湖畔,是永镇人安居的精神原乡。

一条条通村通组农村公路,连接的是民心,承载的是使命,是通往百姓共同富裕的路;一座座小桥,幸福在上面奔跑;一溪溪流水,唱着历史和现实快乐的歌谣。

永镇人,悉心建设着自己的家园,仿佛是不忘初心的春风点亮的灯盏,将生活照得亮亮堂堂。

一座座幸福屋场,掩映在一棵棵风景树的笑容里,足以打动人心。

夜深了,村道上的一盏盏路灯,放射出夺目的光芒,夜行的人们轻言软语,泄露了致富的密码。密码就是六个字:“产业兴,河湖美”。“产业兴,河湖美”是一个簇新的发展主题,永镇人有关“产业兴,河湖美”的乡村精品建设,像在阳光里蓄势待发的琴弦,在白墙灰瓦的新民居里轻轻拨弄,弦歌不绝。

永镇人将需求和梦想,打造出生活的质量。永镇人将旅游和文化,共沐在自然的芬芳里。

一座神奇的葡萄仓储保鲜冷链库,在一个时代的乡村盛典中脱颖而出。一个产业脱贫的村庄,以心手相牵,彼此搀扶,共同致富的神话,在永镇村,就像一本诗集打开了扉页,诗意的栖居,也有了永镇人骄傲的一笔。乡村振兴,就像一幅画卷徐徐展开,清明上河图的现代版风采,不再是遗迹,在永镇村神奇地再现。永镇人的骨血里有民生的精气神,他们在湖区农耕相接的土地上,昂首而立。

永镇人因为有了阳光玫瑰葡萄产业,他们富了。他们懂得怎么生活:为了发展高效产业,他们触摸互联网+;为了更便捷的生活,他们添置了家用小汽车。永镇人热爱生活,他们爱一村一水,一民一居,一草一木;他们重视生活,他们重视水清岸绿,看重人居环境的空气通透。

村支书李书林满脸幸福的笑容,述说着乡村振兴的故事:他们靠着党的好政策,发挥着集体智慧,迈步向前,谱写着乡村绝版的神话。神话在继续……

03

永镇村的史册上,永镇河、永镇街都不复存在了,这是历史的遗憾,但在永镇村这片热土里,淳朴的风物还在,厚重的文化还在,记忆的乡愁还在。在这里,依然生活着一群有血有肉、充满理想主义的百姓,有这群人,足矣。

讲好一个美丽乡村的故事,是永镇人优美的献辞。

我知道,池先生深爱着他的故乡——永镇村。乡村是他的根,看得见的乡愁是池先生深沉的记忆。我对永镇村的品味,不仅仅是那诗意的乡村,更是永镇人生活的多姿多彩,是永镇人灵魂跳跃的欢快,是永镇人乡村振兴后的欣喜……

请允许我大声地替池先生诵读这些献辞:在澧州的版图上,永镇人用勤劳的汗水,不竭的智慧,创新的精神,无限的深情写下了实至名归的“鱼米之乡”四个大字。永镇人正用灵心巧手,绣出了腾飞的翅膀,他们,必将展翅翱翔!

[责任编辑:堵奕惟] 标签:澧县 永镇村 英才 文章 民生在线
声明:欢迎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民生在线”和作者姓名。如若违反,民生在线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请发送至邮箱:416372203@qq.com
义祥红木
发宅乡墅
昊宇门窗
美年大健康
松果装饰
常德西湖温德姆花园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