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终成受法律保护的“作品”

来源:舒圣祥专栏 责任编辑:刘传琨 时间:2020-11-16 09:48:33

11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著作权法的决定,自明年6月1日起施行。

著作权法已施行30周年,此次修改是十年来首次,也是30年来最大幅度修改。由于民法典未将“知识产权编”纳入,意味着关于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保护,仍将由现行单行法予以规制。

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对相关法律及时进行修改十分必要。

此番著作权法修改,摒弃了填平原则,也就是不再以权利受害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实际所得作为赔偿限额,而是规定了一系列的惩罚措施。既新增了500元的最低赔偿额,更将最高赔偿额从50万元提高到了500万元。此举大幅提高了侵权成本,有利于缓解著作权维权长期以来成本高、赔偿低的痛点。

将网络短视频等“视听作品”以及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纳入著作权法保护范围,是本次修改一大亮点。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大修改,是将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时事”,进一步压缩为“单纯事实消息”。

换言之,作品但凡不是仅有简单的时间、地点、事件等信息,就属于著作权法保护范围。时事没有著作权,不受法律保护,从此成为历史。

在过去,何谓“时事”一直存在着界定困难,而且争议很大。似乎只要跟时事相关,或者跟相关,就成了不受法律保护的免费品。

无论是最初的PC端网站,还是后来的手机端APP,很多都是直接转载传统媒体的内容,既不征得许可,也不支付报酬。

就连我写的这种评论文章,亦被冠以“时事”之名大量免费转载,很多时候连作者署名都没有。

直接无偿搬运之外,还有人打着时事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幌子,对媒体的作品进行改头换面地洗稿。

类似行为本质上是对他人智力成果的一种掠夺,而且主观恶意满满。对媒体来说,这显然是极不公平的。

辛辛苦苦采写的稿件,或者花钱约来的外部文章,别人随随便便就给免费拿走了。

极不公平的竞争,让某些所谓网络新媒体,节省了一大笔内容生产成本,正规的媒体特别是传统媒体,事实上成了“杨白劳”,无法以优质内容在竞争中取胜。

结果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很多传统媒体的深度内容不复存在,需要支付作者稿费的评论版面等也不得不大幅压缩。

我们说,所谓“作品”包含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一定范围内的智力创作成果,二是有一定形式加以体现,三是必须具有独创性。

时事只要具有独创性,就属于智力成果,就应该受到法律保护。此次修法,将不受法律保护的“时事”压缩为“单纯事实消息”,意味着绝大多数作品,都将成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这绝对是必要的纠偏。

“时事”终成受法律保护的“作品”,是对作品版权保护的立法进步。法律层面的具体明确,有利于打击免费搬运和洗稿等侵权行为,有利于媒体和媒体作者维护自身权益,有望让媒体竞争从“流量为王”重回“内容为王”。

[责任编辑:刘传琨] 标签:舒圣祥专栏 版权 时事 民生在线
声明:注本文转载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关注民生,服务社会"传播正能量。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谢谢。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民生在线保持中立

最新评论
发表日期:2015/01/22 18:03民生在线网友: 127.0.0.1

留言内容....

回复:留言回复...

义祥红木
发宅风水
海贸国际
松果装饰
汇美整形
湖南永洁建材有限公司(恒洁卫浴)
诚鑫

图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