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历史上的今天(清廷全盘接受议和大纲、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发布约法八章、毛泽东发号召2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中国第一台亿次计算机“银河”研制成功)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杨亮 时间:2022-12-21 19:59:35

1900年12月22日 清廷全盘接受议和大纲
1900年12月22日,奕劻、李鸿章收到英、俄、德、日、美、法、意、奥、比、西、荷11国提出的议和大纲12条,立即电告西安。
议和大纲示追究慈禧太后的责任、逼其归政,全赖李鸿章极力斡旋。慈禧心头大石落地,即于当日复电指示:“敬念宗朝社稷关系至重,不得不委曲求全”,12条一概应允,只是要“竭力磋磨”详细条目,“补救一分是一分”。
1905年12月22日 中日签订《满州善后协约》
1905年12月22日,日本小村寿太郎和驻华公使内田康哉,与奕劻、瞿鸿机、袁世凯经过22次会议近35天的谈判,在北京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又称《满洲善后协约》。
一、清政府承认日俄《朴茨茅斯条约》中给予日本的各项权利。
二、允许开放奉天的凤凰城、辽阳、新民屯、铁岭、通江子、法库门、吉林的长春、吉林省城、哈尔滨、宁古塔、珲春、三姓,黑龙江的齐齐哈尔、海拉尔、瑷珲、满洲里共16处为商埠。
三、设立“中日木植公司”,允许日本在鸭绿江右岸地方采伐森林。
四、日本得继续经营战时擅自铺设的安东至奉天的军用铁路,至1923年届期估价卖给中国;吉长铁路自中国自行筹款筑造,但资金中的一半要向日本借贷。
五、日本得在营口、安东和奉天划定租界。
1948年12月22日 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发布约法八章
1948年12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发布约法八章:一、保护各城市人民的生命财产;二、保护民族工业商业;三、没收官僚资本;四、保护学校、医院、文化教育机关、体育场所及其它一切公共设施,任何人不得破坏;五、原属国民党省、市、县各级政府机关官员、警察人员、区镇乡保甲人员,凡不持枪抵抗,不阴谋破坏者,本军一律不俘虏和逮捕;六、为确保城市治安、安定社会秩序,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本军部队及警备司令部或公安局投诚报到;七、保护外国侨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八、无论在本军进城前和进城后,城内一切市民及各界人士,均需共同负责,维护社会秩序,免遭破坏。凡保护有功者奖,阴谋破坏者罚。
1968年12月22日 毛泽东发号召2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特殊的历史为一代青年提供的一条特殊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宝贵青春的荒废。有美好理想的破灭,有生活信心的动摇,更有一代知青的奋斗业绩。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同当地人民一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共和国大厦。较之后来的青年,他们更多一些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多具有吃苦耐劳的品格。“知青”二字已不是单纯字面上的含义,而是那段特殊经历赋予他们的一种“资格”。
1971年12月22日 孟加拉共和国建立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独立,孟加拉作为东巴基斯坦是其中一部分。后来孟加拉掀起要求自治和独立的运动。1971年4月17日,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宣布成立,推举当时被关押在西巴的穆吉布·拉赫曼为总统。同年11月第3次印巴战争爆发。在印军于12月攻占达卡前,临时政府主要在印度西孟加拉邦活动,12月22日迁入达卡,标志孟加拉共和国正式建立。1972年1月7日拉赫曼获释,回到孟加拉,1月11日以总统身份宣布实行代议制民主政体,并自任总理。1974年9月加入联合国。
1983年12月22日 我国第一台亿次计算机“银河”研制成功
1983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银河”在长沙研制成功。
“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是我国目前运算速度最快、存贮容量最大、功能最强的电子计算机。它是石油、地质勘探、中长期数值预报、卫星图像处理、计算大型科研题目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手段,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很重要的作用。
“银河”巨型机的研制任务是1978年2月由邓小平同志交给国防科委的,国防科委又把这一任务落实到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这个仅200多人的研究所,工作人员队伍很年轻,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寥寥无几,但这些年轻人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依靠各地20多个单位的支援协作,只用了5年时间,就完成了“银河”巨型机的研制工作,使全国人民为之扬眉吐气。
1987年12月22日 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屠城血证》首映
1987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部正面表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故事片《屠城血证》在南京首映。
影片围绕一批记录日军暴行的现场照片的保藏,表现出了中华儿女面对屠刀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揭示了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有计划、有预谋的大规模血腥暴行。
2010年12月22日 中国建设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正式通车
2010年12月22日,被业界称为“桥隧博物馆”的宜昌至万州I级电气化干线铁路开始运营。通车后,武汉到重庆约需8个小时,比现在少10小时。
宜万铁路也是中国铁路建设的百年梦想。早在清朝时,就有过修建川汉铁路的动议。二十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他撰写的《实业计划》里也提出要修“川汉铁路”,但这些提议均因国乱民穷而未能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从毛泽东开始,几代领导人都非常关心和重视宜万铁路的修建。几经论证,2003年底,宜万铁路正式开建,历经百年变迁的铁路项目终成现实。
宜万铁路东起湖北省宜昌市,西至重庆万州区,是进出川渝鄂西的东线通道,是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和沪汉蓉快速铁路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全线为Ⅰ级电气化干线。其中,湖北宜昌至凉雾段288公里为双线,设计时速160公里;凉雾至重庆万州段89公里为单线,设计时速120公里。
相关信息:
频道推荐
6月18日——历史上的今天(常德籍选手张亮为中国赛艇队再添一张北
- ·6月17日——历史上的今天(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中共对美、蒋方
- ·6月16日——历史上的今天(亨利·福特成立汽车公司、全国学联成立
- ·6月14日——历史上的今天(首次横越大西洋连续飞行成功、宋庆龄发
- ·6月13日——历史上的今天(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诞辰、义和团运
- ·6月12日——历史上的今天(菲律宾独立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
- ·6月11日——历史上的今天(京师同文馆成立、戊戌变法开始、陈独秀
- ·6月10日——历史上的今天(西摩率八国联军向北京进发、川滇黔战争
- ·6月9日——历史上的今天(唐胥铁路铺轨、《中法新约》签订、冀中八
- ·6月8日——历史上的今天(唐岛之战发生、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广州
- ·6月7日——历史上的今天(梁启超《立宪法议》发表、第一艘货船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