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常德百件事之五】徐溶熙苏维埃,湘西北第一个“咱穷人的政府”

来源:民生在线 责任编辑:吴思奇 时间:2025-06-27 08:44:14

编者按:说起咱常德,那可是沅水边上扎了根的老城,烟火气十足。祖祖辈辈的故事能从河街摆到太阳山。今天,我们将一同拨开岁月的烟云,探寻那些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上、与我们血脉相连的历史大事。

1927年11月,全国都被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共湘西特委和桃源县委在桃源泥窝潭、牯牛山一带,建起了湘西北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徐溶熙苏维埃政府。作为全国最早的苏区之一,它就像一盏红色灯塔,照亮了湘西北工农革命的路。

大革命失败后,常德的共产党人扮成郎中、货郎,钻进乡间地头。他们用常德话编顺口溜:“苏维埃是咱自个儿的家,田归种地的人,牛归养牛的户”,在竹林边的茅屋里开秘密会,把传单藏进山货里,往常德各地送。政府成立那天,农会干部戴着红袖章走村串户,“穷人的政府”这个说法,就跟牯牛山的红叶一样,慢慢印在了老百姓心里。

分田的时候,照着常德的老方法,打猎的分猎场,打鱼的分河滩。晒谷场上,不识字的乡亲们用黄豆投票,商量着修水渠、办夜校。夜校里,先生用方言解释:“苏是草字头,像田里的稻子;维是绞丝旁,像咱们织的布。”几句话就把革命道理讲进了大家心里。拿到盖着红印的地契,好多农民掉了泪——耕了一辈子的田,这回可真成了咱穷人自己的。

地主武装来偷袭时,乡亲们抄起家伙就往上冲,用常德号子吼:“想毁苏维埃?先从我们尸体上跨过去!”这嗓子里喊的,是对咱自己政府的护犊心,是对好日子的盼头。

政权只存在了200多天,却在常德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记。老百姓把地契缝在衣襟里,把革命歌谣编成汉剧唱,这些事就跟刻进骨头里似的。现在常德的乡村,老茶馆里还有老人用方言说:“当年苏维埃的干部,跟现在村里的驻村干部一个样,鞋脱在田埂上,心全扑在老百姓身上。”脱贫的时候,党员干部沿着当年分田的山路挨家挨户走,用“精准”接着兑现“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承诺。你看现在,桃花源的民宿亮起点点灯光,石门的柑橘在网上卖得火热,澧县的智慧农业飘出果香——1927年埋下的那颗红色种子,在常德的土地上长成了守护幸福的大树。

徐溶熙苏维埃的初心一直都在:只要革命跟老百姓紧紧连在一起,再冷的冬天也会过去,梦想总会发芽。这是历史告诉咱们的,也是咱们一直信着的,在时光里,永远闪着暖乎乎、亮堂堂的光。

[责任编辑:吴思奇] 标签:常德百件事之五 徐溶熙苏维埃 湘西北第一个穷人的政府 桃源县 民生在线常德
声明:欢迎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民生在线”和作者姓名。如若违反,民生在线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请发送至邮箱:416372203@qq.com
义祥红木
发宅乡墅
昊宇门窗
美年大健康
常德西湖温德姆花园酒店
松果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