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七旬老兵王启清:曾握钢枪守国 今捏棉线暖家

来源:民生在线 责任编辑:邓婷昀 时间:2025-10-31 17:11:25

本网讯(文/图/视频 杨亮 邓婷昀)凌晨五点半的常德,天还蒙着层薄黑,冷风嵌在武陵阁的石阶缝里打颤。74岁的王启清已从廉租房里起身,捆好满满棉拖鞋,蹬着车往市区赶。车把手上晃着的保温桶,装着他一天的口粮;褪色的军绿色手套下,是常年握针线磨出的厚茧。这双手,曾攥着钢枪守过家国,如今捏着棉线,在市井烟火里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

▲七旬老兵王启清

少年苦学:针线里的求生劲

王启清的人生,是从鼎城冲天胡村的茅草屋里“苦”出来的。1951 年出生的他,家中七兄妹挤在漏风漏雨的茅草屋,顿顿杂粮难果腹。“见穿军装的人路过,眼睛都挪不开”,“保家卫国”的种子早埋心底。

15岁为学糊口手艺,他进裁缝铺当学徒。师傅要求针脚齐整,他天不亮就起身打杂,夜里借煤油灯光捡碎布练缝补。手指被针扎得冒血泡,裹块布条接着缝,血渍渗进碎布,也没哼过一声。“苦不怕,就怕没本事”,半年后碎布攒满一木箱,他的针脚细得能藏进布纹,连师傅都点头。

▲客户在购买棉拖鞋

军旅淬炼:钢枪下的硬骨头

18岁征兵名额紧,他夜夜难眠,放工就往村书记家跑,软磨硬泡半月,红着眼眶说:“想当兵保家,苦死在部队也愿意!”这份执着终于换来机会,他穿上军装,成了广西6918部队的一名侦察兵。

五年特种兵生涯,苦得像块磨石。每天清晨六点,哨声一响就出操,摸爬滚打、野外拉练,直到傍晚五点才歇脚。高强度训练让他落下了慢性肠炎,疼起来直冒冷汗,可他从没跟班长提过一句“想歇”。“扛着钢枪就不能怕苦,这是保家卫国的本分。” 他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50多年党龄的纪念章,被他仔细藏在抽屉最深处,那是他半生的荣耀。

▲365天骑着三轮车

▲破旧的工具包

▲常年针线活,手指变形

中年扛重:风雨里的顶梁柱

五年军旅匆匆结束,23岁的王启清带着一身硬气退伍回乡,命运让他经历了多重身份转换:石门灯泡厂的炊事员、武陵百货大楼的搬运工、武陵阁的单车看管员。但最艰难的角色转变,发生在家庭剧变之后——外孙两岁时,女儿不幸离世,花甲之年的王启清与老伴毅然接过抚养重任。

“孩子没了妈,我们就是他的依靠。”从那天起,老两口多了个“爸妈”的身份,白天出摊做鞋,晚上给孩子洗衣做饭、忙得脚不沾地。如今,14岁的外孙在芷兰实验中学读初三,墙上贴满了奖状,懂事得让人心疼。“爷爷奶奶,你们辛苦了,多保重身体,等以后我工作挣钱了,我来养您们!”这话让王启清嘴角的笑意,能在寒风里挂一整晚。

▲白胡须是他的特征

千双暖鞋:指尖上的坚守

做一双棉拖,经裁剪、填棉、沟线、缝合,要耗两个多小时。长年弯腰,脊背早弯成弓;攥了半辈子剪刀针线,指关节肿如变形核桃,阴雨天疼得钻心。可他拿起针线时手仍稳,每针对齐、每线拉紧。

“我做的鞋,穿三五年坏不了”,他举着成品时眼里满是骄傲。十三年间,他做了几千双棉鞋,利润微薄。有人看着心疼,劝他涨点价,他总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当兵的人,哪能贪这点小利,能糊口就行。”

他从不抱怨苦,摸着留了21年的白胡须笑:“街坊说我精神,日子也一样,苦点但心里有劲儿。”一年365天,除了生病卧床从不停摊,肠炎犯了揣药出门,腰弯疼了靠三轮车歇会儿,缓过来又接着缝。

▲各式各样的男女棉拖鞋

老兵本色:岁月里的暖与刚

“党和政府没忘我,社区和街道也照顾我”,王启清总把这话挂嘴边,满是知足。“年轻时扛枪保家,老了靠手吃饭,都是该做的”。

寒风中,他蹬车的身影不算挺拔,却透着不服输的劲。这双手,曾握钢枪守家国,如今飞针走线暖街坊;白胡须藏着岁月苦,也漾着烟火甜。变的是眼角皱纹、弯了的脊背,不变的是刻在骨子里的坚韧,是当兵人不服输的硬气,也是普通人护小家的担当。

[责任编辑:邓婷昀] 标签:七旬老兵 王启清 退伍军人 手工棉鞋 摆摊 地摊经济 常德 民生在线
声明:欢迎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民生在线”和作者姓名。如若违反,民生在线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请发送至邮箱:416372203@qq.com
义祥红木
发宅乡墅
昊宇门窗
美年大健康
常德西湖温德姆花园酒店
松果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