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百件事之四十三】从“广德医院”到“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百年守护如何炼成?四个问题深度解析
来源:民生在线 责任编辑:吴思奇 时间:2025-09-29 09:20:08
编者按:说起咱常德,那可是沅水边上扎了根的老城,烟火气十足。祖祖辈辈的故事能从河街摆到太阳山。今天,我们将一同拨开岁月的烟云,探寻那些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上、与我们血脉相连的历史大事。
在常德人的生活里,有一所医院的名字自带温度,它是长辈口中的“广德医院”,也是如今人们熟知的“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多常德人更习惯称它为“地区医院”。这所医院见证了常德从清末民初的小城,成长为现代化宜居城市。当我们翻开常德的医疗史,总会先遇到这所医院的身影:它为何能成为湖南西医的“先行者”?又如何用百年时光,成为650万常德人心中的“健康依靠”?这份跨越三个世纪的答卷,要从1898年的那间诊所说起。
▲广济诊所
▲广德医院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何被称作“湖南西医先河”?
这个问题可追溯到1898年岁末,美国传教士罗感恩在常德东门外创办的“广济诊所”——这是湖南最早的西医机构之一。彼时仅有2名医生、4名护工的“十间房洋房”,成为常德城内“最现代化的医疗场所”。1905年,罗感恩用简陋器材首次向世界报道中国血吸虫病病例,解开了南方“水鼓症”的百年之谜,奠定了医院的专业根基。1915年诊所扩建更名“广德医院”,历经辛亥革命、常德大会战等岁月洗礼,1949年已发展为拥有48名医务人员、三大病区的综合医院。
二、它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湘西北的医疗标杆?
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医院完成了跨越式发展:1988年定名“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1992年跻身全省首批二级甲等医院,1997年再获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认证。进入21世纪,技术突破不断:2004年实施湖南省地市级医院首例心脏移植,患者李敏术后20年仍健康生活;2018年获评湖南首家五星级医院,2020年成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2024年被定为省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医院。如今的医院占地7.7万平方米,开放床位2500余张,年接诊量近180万人次、完成手术5万余台次,较2017年服务量增长近20%。
三、这所医院对常德市民的健康究竟意味着什么?
它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大病不出市”的坚守中。神经外科主任徐立新曾为遍布脑干、脊髓的5颗肿瘤患者手术,这类被全国多家医院拒收的病例,在这里获得新生;感染科主任李德辉20年仅休两天假,用日常坚守诠释医者担当。技术层面,ECMO、3D打印器官修复、试管婴儿等20余项技术达省内或国内先进水平,3个国家级、13个省级重点专科构建起全周期诊疗体系——从新生儿急救到老年病康复,从肿瘤精准放疗到肾移植,年均12万出院患者中,超三成是周边地市转诊的疑难重症患者。
四、它还为常德的城市发展带来了哪些深层影响?
其一,培育医疗人才梯队。现有3094名员工中,博士34人、硕士893人,近五年培养博士近百名,每年向国内外顶尖医院输送进修人员百余人,更承担中南大学等院校1500余名医学生的培养任务,成为湘西北医学教育“摇篮”。其二,引领公共卫生发展。从早年攻克血吸虫病,到如今建成危重孕产妇、新生儿两大省级救治中心,在疫情防控、灾害救援中始终冲在前线。其三,传递人文温度:援非医生王强在塞拉利昂完成该国首例眼眶肿瘤手术,院内感恩广场、母婴广场等景观与入职宣誓仪式,延续着“崇德精医,惠泽沅澧”的百年初心。
从1898年为常德人带来第一针西医注射,到如今让重症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国家级诊疗;从战争年代守护军民健康,到和平时期托起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百年,从来不是孤立的“医院史”,而是与常德同呼吸、共成长的“城市健康史”。未来,这盏百年不灭的“健康灯塔”,还将继续照亮常德的民生幸福路。
相关信息:
频道推荐
【常德古今风华之四十六】澧县城头山,六千年前的古城与稻田
- ·【常德百件事之四十三】从“广德医院”到“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百
- ·【常德古今风华之四十五】常德画墙:沅江岸边的艺术长廊
- ·【常德古今风华之四十四】常德滨湖公园:城中碧玉,几代人的记忆档案
- ·【常德古今风华之四十三】常德白马湖公园:城市“绿心”绽放新魅力
- ·【常德百件事之四十二】2010年常德经开区如何改写城市发展格局
- ·【常德百件事之四十一】2008年常德基建投资的破局之路 五个问题
- ·【常德古今风华之四十一】常德人常去的屈原公园:藏着诗意与生活
- ·【常德百件事之四十】湖南中烟常德基地是怎样赋能常德发展的?关键影
- ·【常德百件事之三十九】2003的诗词之约藏在常德诗墙的烟火里
- ·【常德古今风华之四十】常德穿紫河:从“捂鼻走”到“打卡地”,到底